埃德蒙德·胡塞爾 目录 生平 學術貢獻 外部連結 相關網站 研究書目 导航菜单Husserl-Archives LeuvenHusserliana: Edmund Husserl Gesammelte WerkeHusserliana:MaterialienHusserliana:DocumenteEdmund Husserl Collected WorksHusserl-Archives CologneHusserl-Archives FreiburgHusserl Archives at the New SchoolArchives Husserl de ParisCartesian Meditations (笛卡兒的沈思)Ideas, Part I〈思考「自我」的兩種方式——對胡塞爾1920年前後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讀〉〈胡塞爾哲學中的「原意識」與「後反思」〉〈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邏輯研究》中的觀念對象和觀念直觀〉〈關於胡塞爾的《内時間意識現象學》〉〈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與休謨的信仰概念〉〈深邃與明晰——海德格爾-胡塞爾關係漫談〉www.husserlpage.comHusserl.netHusserl.info目錄資料庫指南Wesenschau目錄論壇Ontology. A resource guide for philosophers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The Husserl Circle韋漢傑 : 胡塞爾(下)(香港人文哲學會)编WorldCat IdentitiesXX877860cb11908089c(data)426281185550060000 0001 2130 2460n791060928258400444093jk0104332535215601001787039ITICCUCFIV06235207006w6gq73zv02742153844300322
1859年出生1938年逝世德国哲学家德国数学家猶太哲學家現象學哥廷根大學教師弗賴堡大學教師哈雷-維滕貝格大學校友維也納大學校友萊比錫大學校友德國猶太人捷克猶太人奧地利猶太人犹太基督徒
奥地利哲學家現象學捷克摩拉維亞猶太人弗朗兹·布伦塔诺卡尔·斯图姆夫艾蒂特·史坦茵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莫里斯·梅洛-龐蒂赫尔曼·外尔哈勒大学基督教路德會哥廷根大学弗萊堡大學弗萊堡大學海德格爾現象學邏輯實證論
埃德蒙德·胡塞爾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 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 | |
---|---|
埃德蒙德·胡塞爾 | |
出生 | 1859年4月8日 奥地利帝国普羅斯涅茲 (今捷克共和國普羅斯捷約夫) |
逝世 | 1938年4月28日(1938-04-28)(79歲) 納粹德國弗赖堡 |
时代 | 20世纪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家 |
学派 | 现象学 |
主要领域 | 认识论、数学 |
著名思想 | 悬置、自然立场、所意、认识、本质还原 |
受影响于
| |
影响于
|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爾(德語:Edmund Gustav Albrecht Husserl,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著名奥地利哲學家,現象學創立者,同時被譽為近代最偉大哲學家之一。
目录
1 生平
2 學術貢獻
3 外部連結
3.1 胡塞爾著作
3.2 胡塞爾研究
4 相關網站
5 研究書目
生平
胡塞爾生於捷克摩拉維亞地區的小鎮普羅斯涅茲,出身於一個猶太人家庭。
作為弗朗兹·布伦塔诺及卡尔·斯图姆夫的學生,他影響了艾蒂特·史坦茵、奧伊根·芬克、馬丁·海德格爾、讓·保羅·薩特及莫里斯·梅洛-龐蒂。因為赫尔曼·外尔曾接觸胡塞爾,所以鍾情於學院派邏輯。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学以導師身份(相当于副教授)教授哲學,并于1887年,他開始相信基督教並且加入了路德會,同年结婚,并在此育有两儿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別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萊堡大學擔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為止。退休後胡塞爾仍然利用弗萊堡大學圖書館來繼續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門徒海德格爾擔任校長時,以胡塞爾的猶太人血統為理由禁止胡塞爾進入為止。
學術貢獻
胡塞爾認為——與羅素及懷德海一樣——算術實際上是「先驗」科學。不同的是,羅素與懷德海的分析基礎是邏輯學。胡塞爾則是發展出全新的哲學方法,來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質。他稱之為「現象學」( phenomenology )。
胡塞爾將現象學定義為對意識本質結構的科學研究,但現象學並不代表表象與根本實在之間存在著對立 (「現象學」源自於希臘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現象」一詞指稱我們的經驗世界)。胡塞爾承諾,藉由描述意識結構,可以找到確定性,其中包括他身為數學家時不斷尋求的算術基礎。為此,胡塞爾描述了現象學的觀點:意識被視為一種「意向」,也就是說,意識總是朝向某個客體,不管它是物質的,還是跟數學一樣是「觀念的」。要獲得現象學的觀點,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現象「還原」,亦即描述意識的本質特徵 (即意識的「意義」)。胡塞爾認為這些意義(與康德的範疇相同)是普世與必然的,同時也反對歐洲(與美國)哲學瀰漫一股「相對主義」風潮。
胡塞爾晚年時,納粹已逐漸掌握德國政局,世界也戰雲密布。因此,胡塞爾對人類知識的興趣,也轉而朝向社會層面與「存在」層面。同時也警告,歐洲文明將因相對主義與非理性主義的猖獗而陷入「危機」(同一時間,維也納的邏輯實證論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外部連結
胡塞爾著作
Husserl-Archives Leuven The main Husserl-Archive in Leuven,現象學研究國際中心
Husserliana: Edmund Husserl Gesammelte Werke 胡塞爾著作全集(仍在編撰中)
Husserliana:Materialien 教材
Husserliana:Documente 文件
Edmund Husserl Collected Works 胡塞爾著作的英語版本
Husserl-Archives Cologne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gne- Husserl-Archives Freiburg
Husserl Archives at the New School (紐約)
Archives Husserl de Paris at the 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Cartesian Meditations (笛卡兒的沈思) 在 Internet Archive
Ideas, Part I 在 Internet Archive
胡塞爾研究
- 倪梁康:〈思考「自我」的兩種方式——對胡塞爾1920年前後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讀〉(2010)
- 倪梁康:〈胡塞爾哲學中的「原意識」與「後反思」〉(1998)
- 倪梁康:〈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1999)
- 倪梁康:〈《邏輯研究》中的觀念對象和觀念直觀〉(2009)
- 倪梁康:〈關於胡塞爾的《内時間意識現象學》〉(2009)
- 倪梁康:〈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與休謨的信仰概念〉(2003)
- 倪梁康:〈深邃與明晰——海德格爾-胡塞爾關係漫談〉(1997)
相關網站
www.husserlpage.com "Aim: To provide easy access to those net resources pertaining to the life and work of the 20th century philosopher, Edmund Husserl."
Husserl.net 胡塞爾著作開放內容計劃
Husserl.info 文章、現象學目錄及參考書目資料庫、指南、Wesenschau[永久失效連結] 電子期刊及現象學的目錄及論壇
Ontology. A resource guide for philosophers Edmund Husserl's Formal Ontolog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ntry
- The Husserl Circle
韋漢傑 : 胡塞爾(下)(香港人文哲學會)[永久失效連結]
研究書目
- 倪梁康:《現象學及其效應》(北京:三聯書店,1994)。
- 張慶熊:《熊十力的新唯識論與胡塞爾的現象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
|
分类:
- 1859年出生
- 1938年逝世
- 德国哲学家
- 德国数学家
- 猶太哲學家
- 現象學
- 哥廷根大學教師
- 弗賴堡大學教師
- 哈雷-維滕貝格大學校友
- 維也納大學校友
- 萊比錫大學校友
- 德國猶太人
- 捷克猶太人
- 奧地利猶太人
- 犹太基督徒
(window.RLQ=window.RLQ||[]).push(function()mw.config.set("wgPageParseReport":"limitreport":"cputime":"0.760","walltime":"0.953","ppvisitednodes":"value":4699,"limit":1000000,"ppgeneratednodes":"value":0,"limit":1500000,"postexpandincludesize":"value":106102,"limit":2097152,"templateargumentsize":"value":13128,"limit":2097152,"expansiondepth":"value":20,"limit":40,"expensivefunctioncount":"value":31,"limit":500,"unstrip-depth":"value":0,"limit":20,"unstrip-size":"value":0,"limit":5000000,"entityaccesscount":"value":1,"limit":400,"timingprofile":["100.00% 632.703 1 -total"," 48.98% 309.875 1 Template:Infobox_Philosopher"," 47.72% 301.931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 24.50% 155.040 2 Template:Infobox"," 23.25% 147.101 1 Template:Infobox_person/core"," 22.82% 144.394 1 Template:Wikidata_image"," 18.71% 118.391 1 Template:精神哲学"," 17.94% 113.501 1 Template:Navbox"," 11.58% 73.277 15 Template:Internal_link_helper"," 10.05% 63.593 5 Template:Br_separated_entries"],"scribunto":"limitreport-timeusage":"value":"0.165","limit":"10.000","limitreport-memusage":"value":3684323,"limit":52428800,"cachereport":"origin":"mw1268","timestamp":"20190426125723","ttl":2592000,"transientcontent":false);mw.config.set("wgBackendResponseTime":163,"wgHostname":"mw1269"););